ROE高≠一定好,关键看背后的结构和质量
ROE,全称是股本回报率,也叫净资产收益率,说白了就是公司用股东投入的钱,挣了多少回报。它的公式是:净利润 / 净资产。这是衡量企业赚钱效率的一个核心指标,但ROE并不是越高越好,得看它是怎么来的。
一般来说,ROE超过15%就值得关注
市场上大部分成熟公司,ROE能稳定在10%左右就算不错了。如果某家公司ROE能长期保持在15%以上,而且没有靠高负债堆出来,那基本可以列入“高质量企业”的行列了。特别是在金融、消费、科技类行业,优质企业的ROE长期能跑在20%以上,是非常少见的竞争力体现。
要小心“虚胖”ROE,看清它靠什么拉高的
有些公司的ROE看起来很高,但可能是靠高杠杆搞出来的。比如净资产很小、借了很多债,但赚到一点利润,ROE就会被“放大”。这类“虚高”的ROE不一定代表企业真的优秀。所以投资时需要结合资产负债率、利润质量一起看,别被表面数字骗了。
不同行业的合理ROE水平不同
比如银行、保险公司因为天然就是高杠杆行业,ROE普遍在10%~15%;消费品龙头如果品牌壁垒强、利润率高,能做到20%以上也不夸张。而周期性行业,比如钢铁、航运,ROE可能大起大落,一年高达30%,下一年亏损都正常。这种就得看它的ROE长期平均水平,而不是某一年的“暴击”。
看ROE,也别忘了增长性和可持续性
ROE高,但如果企业增长停滞、业务天花板已到,也不能简单认为就值得投。真正厉害的公司,是既能保持高ROE,又有稳健增长能力,还能不靠加杠杆。那种“自我造血、持续扩张”的企业,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优质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