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东时间6月12日,美股市场在连续多日上涨后突然刹车,三大指数集体收跌。标普500指数结束三连涨,纳指下跌0.5%,道指微跌1点。市场的这一转向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——国际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、美国5月CPI数据不及预期、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升温,以及科技巨头的突发利空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一调整是短期获利回吐的信号,还是更大回调的开始?市场情绪的变化背后,又隐藏着哪些关键信息?
过去一周,美股市场在贸易乐观情绪的推动下持续走高。标普500指数在7个交易日中有6天上涨,距离2月份的历史高点仅差不到2%。然而,周三的下跌打破了这一势头,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风险。
导致市场回调的直接诱因之一是国际贸易局势的微妙变化。尽管两国近期就落实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了框架协议,但具体执行细节仍不明确。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表示,过去两天的谈判“非常专业、理性、深入、坦诚”,但行业人士指出,关键产品的供应时间表和执行机制等核心问题尚未敲定。这种不确定性让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。
更令市场警惕的是,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文称对外关税可能高达55%。尽管白宫随后解释称这一数字包含既有关税,但这一表态仍加剧了市场对贸易政策反复的担忧。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David Folkerts-Landau警告称:“关键风险在于,特朗普政府可能因市场反弹而重拾强硬关税论调,进而引发新一轮反制。”
除了贸易因素,美国5月CPI数据的公布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显著影响。数据显示,美国5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.2%,同比增长3.4%,均低于市场预期。这一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。
利率互换市场显示,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在9月前降息的可能性已升至75%,而数据公布前这一概率仅为50%左右。目前,市场基本预期年内将降息两次,而此前偏向于只降息一次。特朗普也在数据公布后再次敦促美联储降息,称“美联储必须采取行动以支持经济”。
然而,降息预期的升温并未提振股市,反而引发了对经济潜在疲软的担忧。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攀升也加剧了市场对全球财政可持续性的忧虑。David Folkerts-Landau指出:“若干国家已处于不可持续的债务路径上,2025年的事态可能加速本已不可避免的清算。”
在行业层面,科技股的表现分化明显。英特尔暴跌超6%,创下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。这一暴跌源于苹果在2025全球开发者大会(WWDC25)上宣布,macOS Tahoe 26将是支持英特尔芯片机型的最后一代操作系统,macOS 27将彻底放弃对英特尔芯片的支持。这一决定意味着苹果与英特尔长达十余年的合作即将终结,对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和营收构成重大打击。
除英特尔外,其他科技巨头也多数下跌。苹果股价跌1.92%,总市值跌破3万亿美元;亚马逊跌超2%,Meta跌超1%,英伟达和谷歌小幅下跌。不过,特斯拉和微软逆势小幅上涨,奈飞则涨超1%,显示出市场资金在科技板块内的轮动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当前市场的调整既是风险,也是机会。短期来看,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CPI数据的疲软可能继续压制市场情绪,但降息预期的升温也为股市提供了潜在支撑。
从板块来看,科技股的分化表明市场正在重新评估各公司的长期竞争力。英特尔等受负面消息冲击的个股可能面临进一步调整,而特斯拉、微软等具备明确增长逻辑的公司则可能更具韧性。此外,若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强化,金融和地产等利率敏感型板块或迎来机会。
美股的突然回调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——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、CPI数据不及预期、降息押注升温,以及科技巨头的利空消息。尽管短期市场情绪转向谨慎,但降息预期的强化仍为股市提供了一定支撑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当前的关键是密切关注贸易谈判进展、美联储政策动向及企业基本面变化,以在波动中寻找结构性机会。